中國是茶的發源地,飲茶歷史悠久。那么茶文化是什么時候開始的呢?也許可以追溯到古代,也許起源于周朝,也可能起源于秦漢。總之,飲茶有著悠久的歷史。當茶與人相交時,茶就被賦予了意義,飲茶成為了一種文化。茶文化是在飲茶過程中形成的文化特征。茶文化可以表現在茶道、茶德、茶精神、茶聯、茶書、茶具、茶畫、茶學、茶事、茶藝等方面。
隨著快節奏社會的發展,許多傳統文化已經轉向“速食”文化。茶葉深加工產品應運而生。茶葉市場正在突破傳統市場,逐步擴展到食品、飲料、醫藥、保健等領域。茶葉深加工是從茶葉中高效提取有效成分的過程。這一工藝的成功與否直接決定了茶葉深加工產品的質量。傳統茶葉深加工截留液應用加熱加堿的處理方法。這種處理工藝會使茶湯顏色變深,增加處理成本,降低原料利用率,茶葉加工過程中產生的副產品不能得到有效利用。
膜分離技術是現代分離技術中一種高效分離手段,可以部分取代傳統過濾、吸附、冷凝、重結晶、蒸餾和萃取等技術,在分離工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。膜技術應用于茶葉深加工,可實現無菌過濾,所得產品色、香、味俱佳,是一種無污染的綠色環保技術。

“膜”法澄清
應用陶瓷微濾+超濾膜系統對原有工藝進行深度改良,充分利用膜的特性進行優化處理。陶瓷微濾先對茶葉浸提液進行處理,去除懸浮的不溶雜質,再應用超濾膜,將浸提液中所含蛋白質、多糖等大分子可溶雜質截留,實現浸提液的初步澄清。
“膜”法除菌
茶葉在深加工過程以及產品在儲運過程中,因本身營養豐富而容易滋生各種微生物。傳統解決方法是應用熱力滅菌、輻射滅菌、紫外線滅菌等方式。熱力滅菌主要適用于液體型深加工制品的滅菌,若用在茶葉深加工制品中,容易導致所含熱敏性物質損失。輻射滅菌適用于濃縮液型或固體型制品的滅菌,使用時有嚴格的輻射劑量限制標準。紫外線滅菌適用于深加工制品包裝物的滅菌,使用中滅菌歷時較長,且滅菌不徹底。
應用陶瓷微濾法進行細菌微生物的去除,在除去懸浮雜質的同時,可實現除菌。相對于高溫滅菌,微濾膜在常溫下就可將細菌、大腸桿菌群等微生物截留在濃水側。
“膜”法富集及濃縮
傳統工藝主要應用真空蒸發濃縮,但這種方法涉及到相態變化,存在著耗能大及造成熱敏物質損失等問題。應用陶瓷微濾和超濾膜系統的除雜澄清后,再將超濾膜透過液送至納濾膜進行濃縮富集,濃水側茶葉含量和純度得到有效提高,再經噴霧干燥工藝的處理,得到速溶茶粉。納濾透過液則進行萃取處理,可分離出需要的咖啡堿和茶多酚,同時回收有機溶劑。
應用陶瓷微濾+超濾+納濾膜,整個過程中去除了大量雜質成分,包括細菌微生物、膠體、懸浮物等不溶雜質及蛋白質、多糖等大分子雜質,去除精度更高,目標產物純度更高。整個過程無任何物質添加,無額外處理量增加。常溫常態處理,無任何相態變化,能耗及運行成本低。膜系統自動化程度高,易于操作及維護。
轉載時請注明文章來源“萊特萊德”,否則視為侵權,感謝配合。
編輯:虞美人 技術:木子

掃一掃!